據(jù)說,大名鼎鼎的喬布斯,初次設(shè)計iPhone時,即遵循“少即是多”的原則。設(shè)計產(chǎn)品我們不懂,但諸位男生,碰到窈窕美女時,總是希望她們的穿衣風(fēng)格,也遵循喬老爺子的準則。
若是能穿著“比基尼”示人,那就再好不過了。
好色是人類的本質(zhì),裸露則是直指人心的通幽曲徑。法國學(xué)者喬治·巴塔耶,在其著作《色情史》中寫道:“裸體賦予我們的撩人因素,可以轉(zhuǎn)移到其他對象,譬如胸衣、高幫皮鞋或黑長統(tǒng)襪的戀物癖……上。”(各種戀物癖,說到底還是愛那種“猶抱琵琶半遮面”的感覺)
考慮到《色情史》初次出版時,“比基尼”也許并未發(fā)明,否則巴塔耶也會鄭重地拿它舉例。
畢竟高幫皮鞋之類,或許代表小部分人的戀物癖,對于比基尼的熱愛,則幾乎關(guān)乎整個人類的情緒。
的確難以想象,用幾片三角形的布料、幾條繩索,遮住女生的臀、胸以及私處,如此簡單的設(shè)計,竟然能被稱作“發(fā)明”。
畢竟,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文明,人類的祖先就是如此穿衣的。在古羅馬時期的某個別墅內(nèi)部,甚至就出現(xiàn)了,身著極簡單的遮羞服裝,參加體育運動的年輕女子圖案。因為實在太像如今的三點式泳衣,考古界干脆戲稱她們?yōu)?ldquo;比基尼美女”。
古羅馬時期,《冠軍的加冕》
將一件件被稱作“衣服”的東西穿上,代表著文明的演進;將穿戴整齊的衣服,再一件件脫下,又代表文化的進步。這一脫一穿之間,有著無盡的深意。
從中世紀起,人們有一系列理由,禁止女生游泳甚至洗澡,簡言之,剝奪了她們的脫衣自由;到17至18世紀,女生們方能被允許下水,彼時婦女的所謂“浴袍”,其實是長及腳踝的厚重襯衫。等女主人洗漱完畢一出水面,侍者立刻給她們穿上衣物,被厚重的“浴袍”裹挾,主要是為了保持體面以及謙遜。
20世紀初期的“泳衣”
說來可笑,一直到19世紀,皮帶、長褲和厚厚的帽子,是當時“泳裝”的標配。1907年之時,一個澳大利亞的小姑娘,因為公開穿著一條,貼身的無袖連體泳裝,竟然被批判為傷風(fēng)敗俗。
需要指出的是,她所穿著的“不雅泳衣”,從脖子一直包裹到腳趾,也許是因為露出了纖纖玉臂,警察照舊將其逮捕。
1907年,澳大利亞游泳者安妮特·凱勒曼,因為穿著暴露,被警察逮捕!
伴隨尼龍和乳膠的發(fā)現(xiàn),諸如棉質(zhì)、毛制,以及人造纖維被統(tǒng)統(tǒng)拋棄,歐美人對大自然的興趣,由“親近水”變成“擁抱陽光”,迷你短裙、背心和小短褲被制作出來。
泳衣的部分歷史變遷
至20世紀四五十年代,在一些激進的雜志上,還出現(xiàn)了露臍套裝。坦率地說,哪怕是今天,我們身邊的一些長輩,依舊認為其不雅觀,更何況是彼時。
露臍裝
1942年,美國專門頒布法規(guī),強制規(guī)定把婦女的沙灘裝面料減少10%,同時增加兩件式露臍裝泳衣的產(chǎn)量。并不是說美國人突然悟了,而是因為戰(zhàn)爭來臨,物資就要吃緊。
國家倒是讓人裸露了,但是尤其是歐洲的美女,早就沒了閑心去海邊,畢竟一不小心就能吃上槍子。
戰(zhàn)爭過后,織物仍舊短缺,泳衣的銷售因此變得緊俏。
來自于法國戛納的女裝設(shè)計師海姆,突發(fā)靈感,設(shè)計出一款很小的泳衣,她將之命名為atome(原子彈),那是人類已知的最小粒子。海姆還專門雇傭了一架飛機,飛機在空中放煙,打出“atome”的字眼。
三周之后,另一個叫路易斯·雷德的法國人照貓畫虎,他也雇來一架飛機,在空中寫道:比基尼——比世界上最小的泳衣還要小。
路易斯·雷德,比基尼之父
雷德的本職工作是一名機械工程師,這份工作卻不能阻擋他對于窈窕身材的熱愛。
海姆設(shè)計的泳衣相對傳統(tǒng),底部仍舊覆蓋起穿著者的肚臍。雷德則更進一步,他設(shè)計的泳衣僅由三塊布料和四條帶子組成:胸罩護住乳房,除去繩帶之外,美女的玉背幾乎全部裸露在外;三角短褲的胯部則盡量上提,最大幅度暴露少女珠圓玉潤的美臀。
這種泳衣極盡“節(jié)省”之能事,僅使用200平方厘米的布料,揉成一團,毫不費力就能塞入火柴盒內(nèi)。
雷德將之命名為“比基尼”,這還要拜美國政府所賜。二戰(zhàn)結(jié)束后,米國卻不知消停,在一個叫“比基尼”的小島上試驗比原子彈威力更大的氫彈??梢赃@樣說,某種程度上,美國政府花了大錢,為雷德炮制出一場昂貴的營銷。
雷德絕對是個高人,他不但深諳人性,還是一個營銷大師。
因為近似全裸,當時專業(yè)的模特并不敢穿。雷德獨辟蹊徑,找到了19歲的脫衣女郎米查爾。
19歲的脫衣女郎米查爾,世界上第一個穿比基尼的女生
米查爾幾乎光著屁股暴露在公眾視線中時,整個巴黎時尚圈一片嘩然。據(jù)說,她一下子就收到五萬多封粉絲來信,很多男士嗷嗷叫著想要娶她。
雷德曾經(jīng)表示:“比基尼比(原子彈)更小,但具備它的毀滅性。”他之所言非虛。
作為娛樂界的原子彈,比基尼的“毀滅性”果然不同凡響。
《時代》雜志轉(zhuǎn)載美國泳裝巨頭的態(tài)度:“我同情并蔑視著法國的比基尼。”
《當代女孩》雜志的思想則不那么“當代”,它甚至直言不諱道:“任何有才華和端莊的女孩,去穿這種東西都是不可想象的。”
雜志最多是出言不遜,歐美諸多國家則視其為洪水猛獸。意大利明令禁止,西班牙海岸警衛(wèi)隊直接驅(qū)逐穿比基尼者,“自由民主”如美國者,也曾為比基尼抓人。
哪里有壓迫,哪里就有反抗,簡單的穿衣搭配,亦可以遵循此理。
尤其是大西洋兩岸的當紅女星,她們?nèi)蓊佹?、婀娜多姿、風(fēng)情萬種,非常樂意穿著比基尼彰顯身材?,旣惿弶袈兜热说南嚓P(guān)照片,被印在名人海報中,大大加速了比基尼進入主流文化。
1952年之時,17歲的“性感尤物”碧姬·芭鐸,身著性感的比基尼,參演了電影《穿比基尼的姑娘》。她豐滿中略帶童真的女性風(fēng)姿,剎那間令萬千少男垂涎三尺。
電影《穿比基尼的姑娘》劇照
風(fēng)流藝術(shù)家畢加索,同樣鐘情于比基尼。1956年8月,一個身著比基尼的熱辣女郎,平躺在看臺上,當眾給這個76歲的老者,一個激情的熱吻。
親吻畢加索的比基尼姑娘
這張照片被敏感的記者捕捉到,縱使今天無法看清女郎的臉蛋,通過這張照片,我們依舊能感受到,法國普羅旺斯省熱烈的陽光,以及少女渾身散發(fā)出的欲望、青春和味道。
伴隨美國“性解放”的潮流,比基尼忽如一夜春風(fēng)來,差不離開遍了歐美每一個陽光海灘。到了21世紀初,這幾塊小小的布料,已然發(fā)展成,每年利潤高達8.11億美元的業(yè)務(wù),比基尼脫毛、日光浴等等附屬業(yè)務(wù),也在蓬勃發(fā)展。
酥胸微露、楊柳細腰、光滑肩背,以及若隱若現(xiàn)的誘惑,方寸間的倩影,總能演繹出無限的柔情蜜意。
試問,在人性面前,又有幾人不會沉淪?
本文轉(zhuǎn)自公眾號:耐美爾學(xué)堂,轉(zhuǎn)載請標注文章來源!
上一篇:男性射精了,為什么還要頂幾下